-
練習與情緒對話|情緒來襲時,接住脆弱的自己
那天,我突然在捷運上想哭。沒什麼特別的事發生,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心累、情緒卡卡、身體也很疲倦的感覺,像一顆沉重的石頭壓在心頭上。 我曾經很討厭這種「沒來由」的情緒,但後來我學會,不是每一個感受都需要邏輯解釋,也不是每一個低潮都需要趕快被「處理掉」。 我開始練習和這樣的自己「說話」。 不是責怪,不是分析,而是陪伴。 Pexels 上由 Jeswin Thomas 拍攝的相片 「我現在很累。」 「我很失落,為什麼總是不被理解?」這些簡單的話像是一個開場白,是我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,也是我慢慢意識到,原來這就是情緒來臨的時刻。我開始幫這個情緒加上名稱,如同每次我們都會說「我大姨媽來了」,好讓我自己意識到,這些情緒它總是會來,但也總是會消失,接著我就會像個朋友一樣的問問它,「為什麼你現在會出現呢?」、「請問你有什麼事嗎?」 情緒來臨時,先意識它的存在,不要急著推開有一次我問自己:「你現在這麼難過,是不是覺得被忽略了?」 我的眼淚馬上就掉下來了,原來我只是太久沒有好好被理解。 我們總是習慣性透由外在去建立自我價值感,這也許是我們從小被植入的觀念、社會風氣等…所影響。我們其實是需要「認同感」的,但差別在於這些認同感不該是由外在世界所建立,而是需要由你內在給自己的「認同感」,給自己一些理解、掌聲以及接納。 這種對話,不是為了解決問題,而是幫我重新看見:原來我不是脆弱,我是需要被理解。 […]
-




